七美原名南天嶼,也叫「大嶼」,是澎湖縣內第五大島,相傳是明朝嘉靖年間,島上七位女子因不願受海盜屈辱而投井自盡,從此井旁長出七株香花樹;為紀念這七位女子,澎湖縣第四任縣長劉燕夫先生特別在戰後正式更名為七美。
七美嶼地處澎湖群島最南端,是澎湖九十座島嶼中的第五大島,同時也是標高第二高的島嶼,約66公尺,人口約二千人,全島面積約6.99平方公里,自古即是台灣海峽的要衝,也是大陸居民移往台灣的中繼站。
【七美人塚】
在七美島的南方,也是旅遊景點的起點,這是七美鄉名字的由來,訴說著淒美的貞節傳說故事:明世宗嘉靖年間,有一天,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去捕魚,只賸老弱婦孺,其中有七位女子正在附近田裡耕作,遇上倭寇侵襲,因不甘受辱而相偕投井。嗣後,鄉人以土填井掩埋,後來在井邊長出七棵枝葉蒼勁茂盛、奇特罕見的香花樹。民國三十八年劉燕夫縣長主政澎湖縣,曾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生,親撰七美人歌一首,刻於石碑上,詞曰:『七美人兮白壁姿,抱貞拒絕悉死隨之,英魂永寄孤芳樹,井上長春兮開滿枝。』原名大嶼鄉便更名為七美鄉,而七美人塚便也成為七美鄉重要的景點。
【西濱風景區】
西濱風景區於民國九十二年完工,乃本鄉發展地方觀光事業,帶動區域繁榮,提供居民優良之休憩場所,此區設有涼亭供居民、遊客賞景及觀看夕陽之用,同時亦是黃昏散步的最佳去處。
【七美南滬港】
七美南滬港是七美島的門戶,舉凡旅遊快艇、交通船、大小漁船都是由南滬港進出七美,加上南滬港所在地為七美島人口最密集的南港村,不管是住宿、餐飲、民生用品,甚至是市場都在碼頭區,使得碼頭和繞過七美碼頭之後的東岸形成鬧與靜的強烈對比。
【望夫石】
位於南滬燈塔下方海岸,有一伸出海面宛如平躺孕婦之礁石。傳說中:島上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出海捕魚遇難不歸,妻子懷著大腹便便的肚子投入大海,不知經過多少年代,海邊岩石奇蹟般的形成一個狀如孕婦的奇石,俗稱「望夫石」。
望夫石除了可以坐在岸邊涼亭鳥瞰望夫石全景,透過聯想力去揣摩女子頭髮、身軀等等像形岩石外,向東約30公尺會看到一座石橋,沿著石橋走下海去就可以踏上望夫石這座石人島上,向東遠眺七美燈塔,向西則是壯闊的柱狀玄武岩海岸,風景遼闊舒坦。
【七美燈塔】
七美嶼燈塔位於澎湖縣七美鄉七美嶼南角崖頂,又稱為「南滬燈塔」,是澎湖最南端的燈塔,也是澎湖群島最南端的燈塔。塔身為白色,塔高8.3公尺,為鋼筋混泥土構造物,是日本人在台灣地區最後興建的一座燈塔。
【月鯉港】
月鯉港東面濱海,為白色珊瑚碎屑的海灘,呈弦月形海灣,海灣有一天然小港,俗稱「 鯉港」,是七美島漁民最早近海作業的港口。月鯉灣附近海崖,柱狀玄武岩呈倒臥狀、放射狀、交錯狀,甚為壯觀。
【大獅】
有巨石如獅狀蹲伏於海崖。此景亦是柱狀之玄武岩所形成,景緻變化萬千,蔚為奇觀。
【龍埕】
龍埕是一個海蝕平台,由於他的岩石受到壓力推擠下,呈波浪狀的彎曲,形狀類似一條龍,所以當地人稱「龍埕」。
【牛母坪】
牛母坪是一片廣闊的草原,也是露營的絕佳地點,在此地可以充分感受廣闊天空的藍以及大片的青草綠,相當愜意。
【分岔仔】
七美海分岔(分岔仔、分岔岩)又名鷹冠,是一個與陸地分離的海蝕玄武岩。
【小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