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嶼鄉,別名為漁翁島,位於澎湖的西方,地形東西狹窄且南北縱長,就像一隻海馬,為澎湖群島中的第二大島,是一座玄武岩的方山型島嶼。全鄉面積為18,71平方公里,共有十一個村,人口總數約為八千三百人。舊日跨海大橋尚未建造時,對外的交通方式為海運,但因冬季東北季風過於強大,浪濤猛烈衝擊,難以行船,因此便建造跨海大橋,使得陸上交通更為便利,藉由跨海大橋橫跨白沙鄉,交通更為流暢,為澎湖的交通要道之一,大橋附近海景美不勝收,是遊客必到之地,為最有名之觀光景點。
【竹灣大義宮】
大義宮所奉祀文衡聖君,也就是關帝爺。竹灣村裡一直流傳著許多有關文衡聖君顯靈的故事,讓居民產生尊敬之心。清法戰爭時,法軍以猛烈的砲火攻打菊島,傳說當時文衡聖君顯靈,為了保護竹灣地區居民,大腳一踢,把大砲踢開,避開了戰火侵襲,讓竹灣村便安然無恙地度過戰爭。此外,大義宮的地下室別有洞天,是座以巨大咾咕石建造的地下龍宮,珍藏了鯨骨化石外 ,內部還有一個水池,有10多隻海龜悠遊其中,是遊客必訪之處。
  
【西嶼燈塔】
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創建於1778年,做為台灣與廈門之間船舶航行的指標,現存的燈塔是1875年由英國籍工程師所建造,是台澎最古老的鑄鐵燈塔 ,為國家二級古蹟。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塔公塔婆】
在澎湖共有34座石塔,凡是叫做塔的,大多是用來改風水之用的信仰圖騰建築,例如鎖港鎮風石塔以及西嶼鄉內垵村的這對塔公跟塔婆。塔公跟塔婆的興建歷史背景乃與內垵地理風水有關,內垵村東、南、北方各有小丘屏障,西方為一開闊港灣,港灣外海有一暗礁,稱為「海獺礁」,與礁北的「鱟仔尾」形如箭狀直射內垵聚落。依據先民傳說:早期居民曾遭到鐵箭射擊,常受災難,未能安居樂業;嗣後設法邀請唐山堪輿家,實地勘察後,告以必須趕緊造塔建城,予以鎮壓,以策安全,斯時聚落居民莫不信以為真。
   
【二崁古厝】
二崁陳氏古厝為五落平房大厝,門楣窗牖及屋簷悉為傳統閩南式樣,且書畫浮雕具備,質樸中猶可見工匠技藝,令人讚佩,是值得一遊的文化聚落。二崁陳宅古厝,以當地咾咕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裝飾,平房、門窗屋簷,完全閩南古式,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地區增添傳統工藝之美。古色古香、莊嚴樸素,特殊風格的咾咕石古厝群 充滿著純樸。 「三落八櫸頭」的豪華格局,為澎湖絕無僅有的一間古厝,目前已列入國家三級古蹟保護。
    
【五孔頂砲台】
位於西嶼鄉赤馬村東方,緝馬灣東港西面高地。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間,由駐澎湖第九十任水師總兵吳宏洛(安徽合肥人,光緒十三年十一月就任,在任十八年六個月後卸事)建設澎湖城後,復於西嶼建造五砲台,緝馬灣砲臺是其中之一。
其城址,周圍約三千公尺。駐兵營房(地下洞)順山勢構成彎曲狀,約為五十公尺。向西北留五孔四角形窗,以遠眺內港、外海敵情。頭尾進出口各有壕溝作階梯狀以利進出。城牆現仍固如初,惟壘塹廢墟,砲座尚留軌跡也。此地自建造砲台之後,居民即稱為「五孔頂」。
    
【西嶼東臺】
位於西嶼內外垵兩村之間。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由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敕令興建。歷時兩年,花費萬餘兩銀。堡上置十九世紀大砲四門,以防禦侵襲澎湖,企圖進入馬公港之外敵。清軍曾以此堡為水軍基地,訓練水兵。當年駐防大陸各地沿海之水軍,大都在本堡附近之內垵海面接受海戰操作訓練。民國72年內政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本處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
   
【餌砲】
日軍於虎井設有「南進指揮所」。日本軍在西嶼外垵高地上,用水泥蓋一做假大砲,誤導美軍。也因此還多有當年遺留下來的累累彈痕。
 
【西嶼西臺】
西嶼西台構建於1887年,也就是法軍攻陷澎湖的兩年後,當時清朝政府為加強澎湖海防開始修築五座砲台,西嶼西台就是其中之一。砲台建成後曾做為清朝水師的訓練基地,之後日軍和國民政府軍隊都曾駐紮於此。西嶼西台 於民國72年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小門鯨魚洞】
在小門嶼之北岸,因受季風與海洋之侵襲,與南岸之情形迴然不同,全是由玄武岩形成之峭壁,海岸斜坡,亦盡是玄武石塊。其間在西北岸臨海之處,有一玄武峭壁中,自然形成之洞穴,前後相通,洞內高約三、四公尺,寬約三、四十坪。傳說於數十年前,曾有一條鯨魚,不知何故竄入洞,不得出去而死 ,因而為名。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位於小門風景區入口處,於八十九年四月興建九十年四月完工。建物面積498平方公尺,在資源保育與開發建設平衡原則下,以因應遊憩活動需求及宣導環境教育永續理念。小門展示中心分為導覽區、澎湖群島的地貌區、小門嶼地景模型展示區、岩石展示區、小門嶼生態區、小門嶼海洋生態區、標本展示區、小門人文區等, 並有解說服務。
   
【池西玄武岩石瀑】
位於西嶼鄉池東、池西村交接處支柱狀玄武岩,為澎湖地形資源特色中,最具典型之玄武岩,而在方形山貌的周圍環繞著柱狀節理十分發達,並且自然成形。此地不僅擁有豐富的地質地形,面對著更是清澈秀麗的海域,實在不失為國際級的特殊地質地形景觀。
   
【池西曲橋】
池西為西嶼鄉西北邊的一個小村落,其西邊的海岸正面臨台灣海峽,景觀遼闊,週遭的地形又形成一特殊內灣,不論是冬季、夏季完全不受風浪的影響,潮汐依然是相當地平穩,故在此建造令人回味的曲橋,能與伴相攜,共賞潮起潮落,西嶼的霞更是可遇不可求。
 
【大菓葉玄武岩】
大菓葉海岸屬於西嶼鄉池東村,面臨內海,與馬公港口相向。在跨海大橋未建造之前,大菓葉漁港是與馬公間海上交通之唯一重要據點,交通船均在此停泊,載客卸貨。現在交通雖然不如以前多,但仍然是馬公西嶼間海上之要津。碼頭附近之形勢,有特殊之處,與其他海邊略有不同。北側坡道上有壯觀的玄武岩石柱,石柱前有一淺平窪地,雨季會積水,水中倒影十分漂亮。
 
【牛心灣】
西嶼是玄武岩熔岩組成的火山群島,熔岩冷卻後,形成狀柱玄武岩地形,經由長時間的侵蝕與海積,使得各島嶼形成特殊風味及各種壯麗奇岩,而位於西嶼鄉境內東側的內海沿岸,於赤馬內垵村的礁接地帶,也分布此種特殊奇石,由於地質交錯,加上侵蝕作用,形成宛如牛心的奇特景觀。牛心灣旁有一座全澎湖水深最深,構造完整之石滬。
 
【內垵遊憩區】
內垵遊憩區位於西嶼進入西嶼燈塔前的最後一處風景點,躲在路旁一處峭崖下方,一不留神還真錯過了此處美景。炎炎夏日,海邊的沙灘是人潮聚集的地點,優點是它的"低、淺、平",每到退潮期間,沙灘的面積就好像無止盡的向大海延伸 ,是夏日消暑戲水安全的好去處。沙灘北邊的不遠處,有個漁港,太陽西下時,一邊欣賞著落霞,一邊看著漁船出港與沙灘上戲水的人們,別有一番風味。南邊是是岩石區有幾個石滬 ,在此可以看到先人的智慧與古老的捕魚方式。
 
【夢幻沙灘】
夢幻海灘最有特色的兩個部份,就屬細緻的沙灘與夕陽金色光輝下的美景,著名的西嶼落霞,正好就落在此沙灘的正前方,前方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海上有幾許作業漁船,夕陽金色的光輝正好在海上印出一條金色的道路, 可在此聆聽海浪的聲音、漁船「ㄆㄛ ㄆㄛ ㄆㄛ」作業的聲音、還有在小孩在海邊的嘻戲笑鬧聲。
 

 

COTCSLOGO.jpg  

 

 

 

arrow
arrow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