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湖由於在地形上和氣候上有著特殊的環境,其表土層淺薄,保水力較差,為乾旱型的生育環境,除了少雨的旱害之外,強風的風害、颱風時的鹽害等,皆使得植物順應環境而形成葉子加厚、覆厚層毛、儲水組織發達、易長不定根等特性,主要植物種類可達百餘種。夏日受烈日曝曬、冬季受東北季風以及鹹水煙的氣候因子影響,加上少雨,演化出特殊的植物社會。

【榕樹】
通樑古榕位於澎湖縣的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是樹齡300多歲的老樹,也是澎湖島上唯一的大榕樹。

na-6001.jpg na-6002.jpg na-6003.jpg  

 

【海茄冬】
紅樹林復育工程植栽屬海茄冬的數量最多,最大的特色是附近有很多由土裡往上生長的呼吸根,數量多,對於生態復育有極大幫助;海茄冬果實形狀有如蠶豆,果實成熟掉下後,就會長出新苗,繁殖力強大。

na-6045.jpg na-6046.jpg

【天人菊】
天人菊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國,現在澎湖已成野生化。
植株高約50公分多分枝,葉互生全緣或具深缺刻;花期夏季,頭狀花序外圍為黃色或紅色的舌狀花,中央為黃色的筒狀花,果實為鱗片狀的瘦果。在田野或荒廢地成群滋生,澎湖各地到處可見。


 

 

na-6004.jpg na-6005.jpg na-6006.jpg  

 

【濱排草】
匍匐性的生長、葉子肥大有茸毛、深根隱莖的特徵。肥厚莖葉能保有更多的水份,抵擋過度的蒸散作用以利植物體內的機制能正常的運作 。


 

na-6013.jpg na-6014.jpg

 

 


 

 

【濱刀豆】
多年生匍匐蔓性草本植物,莖圓筒形,葉三出複葉,葉端闊圓或微凸,葉基部楔形,莢果長橢圓狀,肥厚革質,豆莢大型,花冠呈蝶形,紫或粉紅色。

 

 

na-6007.jpg na-6008.jpg na-6011.jpg  

【濱豇豆】
莢果圓柱形,成熟時黑褐色。濱豇豆和濱刀豆的株形和蔓生情況相似,都是砂礫灘上的霸主,不但莖葉粗壯,且分蘗力特強,不斷地長出新葉、新蔓,使其他植物族群難以生存。濱豇豆是防風定砂的優良植物,可以改善海埔新生地之土質,同時也是絕佳的牧草,其縱跡在濱海處到處可見。


 

 

na-6009.jpg na-6010.jpg

【馬鞍藤】
由於與牽牛花同屬旋花科、牽牛屬的植物,馬鞍藤的花朵跟牽牛花長得有點像。馬鞍藤不怕惡劣環境摧折的好本事,可以忍受烈日曝曬、海風吹襲、潮水拍打,並在貧瘠、養分缺乏、含鹽分高的海邊生長。在其他植物無法立足的海濱不毛之地,只要有馬鞍藤的種子落地發芽,就可期待一片綠意出現。馬鞍藤的生存技巧很高超,採用地遁法,以蔓生的莖向各方土壤分枝擴散,只留下有角質保護的葉片在地面上,其餘的莖節都往地下發展,減少水分蒸發、防止灼傷。


 

 

na-6012.jpg na-6015.jpg na-6016.jpg

 

【黃花磯松】
葉根生,長匙形,黃花小花鐘形,在春天的野地裡顯得格外搶眼。根煎服後可解熱、止痛,且可做為止血劑。黃花磯松的族群分佈極廣,其與生俱有超強競爭力,常使其成為該區域的優勢植物。深根性為了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及水分,甚至能貯有部分的養分,以供環境較差時維生。

 na-6017.jpg na-6018.jpg

【單花蟛蜞菊】 


 

 

節節生根,一來可固著經常受強風吹襲的植物本體,此外,可阻擋住來往的營養物,再吸收之。

na-6019.jpg na-6020.jpg  

【澎湖決明】
傾伏性灌木,高約1公尺,全株光滑,葉為偶數羽狀複葉,橢圓形,歪基,葉背灰白,先端有芒。澎湖決明原種苦參類決明產於錫蘭,此一變種特產於澎湖群島,為劉業經和呂福原教授於1979年發表的新變種。澎湖決明5-8月開花,花色鮮黃,可採種子播種繁殖,供庭園美化之用。


 

 

 

 

na-6021.jpg na-6022.jpg

【澎湖爵床】
伏生草木,全株被毛,花冠紫色,邊緣具睫毛,散生在靠海岸的坡地,面北的海崖頂、北海一帶分佈較多,外垵燈塔南側、龍門貝塚附近、員貝北邊、雁情嶼上有較大群落。


 

 

na-6023.jpg

【澎湖金午時花】
葉基為心形,植株較小、通常匍匐地面或斜上,全株被星狀毛,葉卵形或圓形,兩面被細小毛,萼疏被柔毛,上端無芒刺。


 

  na-6024.jpg na-6025.jpg na-6026.jpg  

【白花馬鞍藤】
花單生於葉腋,外白而筒內淡黃的漏斗形花冠,非常耀眼,蒴果球形。白花馬鞍藤和馬鞍藤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是優良的海濱防風定砂植物,但它的體形比馬鞍藤小,較難以形成龐大的群落。


 

 

 

 

na-6027.jpg na-6028.jpg

 

【苦檻藍】
小型常綠灌木,葉肉質,倒披針形生長橢形,長6~10公分,全緣或線鋸齒狀。花腋生,淡紫色,具纖細小梗,徑約3公分。果實核果,球狀,先端尖,徑約1~1.5公分。根治風濕病,肺疾,月內風,跌打損傷。葉為解毒劑。


 

 

 

na-6029.jpg na-6030.jpg  

【仙人掌】
葉基部有刺座,常輪生細毛,葉特化成刺或消失,莖肉質,性好陽,兩性花;花原始,花萼與花瓣分別不明顯。


 

 

 

 

na-4003.jpg na-4004.jpg na-4005.jpg

【稜角絲瓜】
稜角絲瓜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絲瓜的一種變種,果體有十條明顯突起的稜,形狀特殊,原產熱帶亞洲、中國、印度。1925年引進澎湖栽植,葉形近五角形,淺鋸齒緣,有細毛,具卷鬚,雌雄同株。絲瓜露降火解毒,當產期結束,將莖蔓切斷插入瓶中,可源源不絕的流出汁液,稱為絲瓜水(絲瓜露),為天然的化妝水,嫩果可以炒食或煮湯,老熟果實纖維化,曬乾後可作為擦洗器物及洗澡用。  


 

 

na-6031.jpg na-6032.jpg na-6033.jpg

【嘉寶瓜】
澎湖因為土質多沙,特別適合瓜類生長,嘉寶瓜是西瓜的一種,為澎湖所特有的水果,外表光滑,呈綠色,橢圓形果肉是橘色的,吃起來香甜又脆、水份飽滿並且含豐富的鈣質,產於白沙鄉中屯一帶,採收期在5、6月間,嘉寶瓜向以澎湖特產而於市場吃香,其特色是果肉橙黃,種子多且厚大,吃起來清甜止渴。嘉寶瓜與紅鈴西瓜不同之處,就外型而言,嘉寶瓜呈長橢圓形,而且也較重,嘉寶瓜的果肉是橙黃色,種子細小,紅鈴則為鮮紅色,種子多,厚且大。


 

 

na-6034.jpg na-6035.jpg  

 

【哈密瓜】
澎湖出產的哈密瓜香甜多汁,呈圓球形,表皮佈滿細密的紋路,主要產地為白沙鄉後寮、港子及馬公後窟潭。澎湖哈密瓜,渾圓若球,其表滿布色白裂隙之網狀網紋,而觸之粗糙,不若本省所產光滑,皮厚護其果肉,肉淺粉紅,香甜多汁,食之若綿,風味獨特,本省之產,瞠乎其後。其味所以獨特,蓋:澎島土地沙質輕鬆,兼以土地貧瘠,瓜之成長緩而長,需水,細紋因之成焉,其皮故厚,甜份乃佳。

 


 

 

 

 

 na-6036.jpg na-6037.jpg na-6038.jpg

【香瓜梨】
澎湖近年新興水果,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性喜陰涼,日照充足。12月播種,70日可熟。其果卵形微黃,皮上綴有紫色斑紋,非瓜非梨非茄,果皮薄甚,肉色清淡,糖度低,酸味少。南美香瓜梨,可生食,未熟果可供炒食,富維他命C,亦可供盆栽觀賞。後寮、港子多有栽培。


 

 

 na-6039.jpg na-6040.jpg   


 

【花生】
澎湖花生可是相當有名氣的名產,尤其是西嶼鄉的花生,執澎湖縣之牛耳。春天播種,夏天收成,秋天翻土,冬天收藏。收成分兩種,一種為長在花生藤上的花生,收成時只要用心撥掉即可;一種是落在土裡的花生,收成時要用耙子一小塊一小塊翻土,仔細撿拾。

na-6044.jpg na-6041.jpg na-6042.jpg na-6043.jpg

【甘藷】
現代人長時間工作熬夜容易疲勞,而甘藷葉、杏仁含有高多酚,每天吃可以提升體內抗氧化力,運動前吃,也比較不容易疲倦;另外,營養師更指出,除了甘藷葉,紅鳳菜、咖啡、茶,都屬於抗氧化的高多酚食物,吃了都有抗疲勞效果。


 

 

 na-6047.jpg na-6048.jpg na-6049.jpg na-6050.jpg   


 

【木麻黃】
木麻黃常常種植成林來防風,由於它全株都是細絲狀的枝椏,能讓風從空隙間滑過,不致造成樹的壓力,於是就算在強風的海邊環境裡,也依然能長成高大的喬木。另外,木麻黃是少數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由於根瘤裡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因此極能耐於貧瘠的土壤。遠遠望去,木麻黃的樹姿和松樹頗有幾分相似。

na-6051.jpg na-6053.jpg na-6052.jpg


【南洋杉】
常綠喬木,可達70公尺高,樹皮黑褐色,枝條輪生,水平展開,小側枝一回羽狀,不分歧;成熟葉針狀,向上彎而尖,細長,8-12公厘,柔軟而不刺手,毬果圓形,種子無翼。

 

na-6054.jpg na-6055.jpg  


【海芙蓉】
目前野生海芙蓉較不多見,反倒較常出現於園藝及盆景之中,在園藝界中,傳聞海芙蓉製成草藥以後,具有治療風濕、金創及褪毒等作用,且野生海芙蓉的功效遠比人工栽植者為強,因此自早期便被人大量採集,導致現在野生的海芙蓉遠不如園藝栽植者常見。這種植物主要生長於沿海的岩岸地形,分布北至日本沖繩島、南達馬來西亞沿海,之間包含大陸沿海地區、台彎本島;此外,於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綠島等大小島嶼,皆有機會看見野生海芙蓉。

na-6058.jpg na-6059.jpg na-6057.jpg


【龍舌蘭】
龍舌蘭科,龍舌蘭的花莖最特別,長6-12公尺,聳立雲天,是優良的觀賞植物。但是它的葉緣、葉尖都有刺,很容易傷人,汁液有毒,皮膚碰到會發癢、出紅疹甚至起水泡。

na-6060.jpg na-6061.jpg na-6062.jpg na-6063.jpg  


【銀合歡】
銀合歡適應力強、耐貧瘠及鹽鹼性土壤、抗乾旱、繁殖力旺等特性,是少數能適應澎湖惡劣環境的外來豆科植物。隨著澎湖農地的荒廢和休耕,銀合歡逐漸蔓延至田野和荒地,成為目前澎湖最大面積優勢的純林植披。因為銀合歡有保土、定砂、固氮、提供家畜飼料及供給薪材等功能,在日治及早期台灣,對澎湖住民的貢獻良多。但銀合歡根部分泌毒素,具排他性,一旦成林會侵入其他植相,讓入侵地區變成鮮有利用價值。中國利用銀合歡胺基酸的誘導體 (含羞草素) 研發出抗糖尿病之藥方。日本琉球則開發出「銀合歡茶」,其鈣質是烏龍茶的 50 倍,鎂 7 倍、鐵 2 倍。茶的鈣質不只健骨,也有減少脂肪和抗氧化的作用,在日本非常有賣點。菲律賓則廣植銀合歡當生質能作物,提煉能源。泰國把銀合歡種子做為咖啡的替代品飲用。

na-6064.jpg na-6065.jpg na-6066.jpg   

 

 

本文轉自:http://www.sunshinetw.com.tw/eWeb_sunshinetw/2010-PENGHU/natrue-6.html 

 

 

COTCSLOGO.jpg  

 

 

 

 

 

 



arrow
arrow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