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雲南 (1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處雲南高原腹地,位於滇池和洱海之間,東鄰昆明,南連玉溪,西接大埋,北面隔金沙江與四川涼山相望,總面積29000多平方公里,轄有楚雄市和雙柏、牟定、南華、姚安、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祿豐等9個縣,州府駐地在楚雄市鹿城。

v1053_1.jpg

楚雄大多數地區海拔在1000-1900米之間;總人口為245萬多人,其中彝族人口60多萬,占總人口的24.6%;州府楚雄市距昆明只有160公里。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楚雄素來有“千里彝山”、和“中國人內的發祥地”之稱。


檢視較大的地圖

楚雄旅遊資源以“恐龍之鄉”、“臘瑪古猿”、“元謀猿人”、元謀土林、獅山牡丹、紫溪山茶、彝族十月太陽曆、 彝族風情和冬暖夏涼的宜人氣候而著稱。踏上楚雄這塊神奇的土地,在祿豐恐龍山,你會看見全球保存數量最多、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你甚至會有一種站在恐龍骨架上的感覺;在元謀,你不僅可以目睹距今170萬年以前元謀猿人的生活環境,而且還可以通過土林發現地表的蒼桑之變及其根源。

2_100616171844_1.jpg 2010827152911.jpg img370477.jpg S33032T1306818368212.jpg

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內有高山大川,景色粗擴雄渾而且嬌豔多姿,是一塊神奇、美麗的土地。東部是氣勢磅磅的烏蒙山餘脈,透逸連綿,莽莽蒼蒼。矗立在北部金沙江畔的白草嶺的主峰帽臺山,海撥3900多米,是州內最高的山峰。西部是巍峨的哀牢山脈,山勢亙貫盤結,鬱鬱蔥蔥。在這些崇山峻嶺之間,穿行著許多曲折婉蜒的河流。南部的河流屬於紅河水系,北部的河流屬於金沙江水系。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的兩岸,大都是一些小河谷、小平壩。河谷、壩子裏田地阡陌縱橫,茂林修竹,村舍儼然,交通方便,景色十分秀麗。順山而上,則梯田層層,林茂糧豐,蒼松翠竹掩映著山鄉彝寨,白雲深處也有人家。再往上直至山頂,一般不再有農作物栽培,也沒有村寨分佈,只有成片的冷杉林•灌木叢和草盛花繁的天然牧場,又另是一番風光。

41327_1.jpg 41327_2.jpg 41327_3.jpg 41327_4.jpg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國彝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州內共有彝、漢、傈僳、苗、傣、回、白、哈尼、壯等民族。在這些民族中,漢族和回族主要聚居於城鎮、壩區或交通沿線,彝族、白族、傈僳族、哈尼族主要聚居或雜居於山區和半山區,苗族主要聚居於冷涼或高寒山區,傣族主要分佈于武定、永仁、大姚三縣的金沙江河谷地帶。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雙版納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僅存的一片綠洲,是中國唯一保存的一塊熱帶森林區。

2009102810233416489.jpg 

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西雙版納有996公里的國境線分別與老撾、緬甸接壤,與泰國鄰近,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現有磨憨、景洪兩個國家級口岩和打洛省級口岸。又有瀾滄江-湄公河與老、緬、泰、越、柬水路相連,是打開南門、面向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視窗。


檢視較大的地圖

瀾滄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視窗。瀾滄江-湄公河被美譽為“東方多瑙河”,是條經濟貿易的黃金水道,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

200603200107_1232729.jpg 1179798929584.jpg 20090619155905406.jpg poshui1hh.jpg

當你邁進西雙版納地區的時候,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淥浪的畫面,綠濤將湧進你的心裏;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髮,風姿翩翩;還有那豐富獨特的民族風俗,使外來遊客嘖嘖讚美。

xin_240403121404047241352.jpg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迪慶,藏族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雲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資料的84%,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33.4%。

img.gif

迪慶地處滇、藏、川三省(區)交界處,金沙江、瀾滄江中上游,北接西藏昌都地區,東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與麗江地區毗鄰,西與怒江州相連。


檢視較大的地圖

迪慶的自然地理特點要以概括為“三山峽兩江一壩”。“三山”即怒山山脈、雲嶺山脈、鞏嘎山脈,縱貫南北,平行並列,梅裏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三山鼎立于群峰之上。“兩江”,即金沙江、瀾滄江,在迪慶境內流程分別為430公里和320公里,流域面積分別為全州國土面積的70%和30%。“一壩”,即大小中甸壩子,共有40多萬畝。

xin_23302061009327812450730.jpg

迪慶區位獨特,毗鄰的藏區有12個縣,16萬平方公里,140多萬人口。歷史上,迪慶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是西南“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物資中轉站。

xin_10203071518435462560414.jpg

迪慶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區。同其他藏區一樣,藏族幾乎全民信教。傈僳族、普米族聚居區,一部分群眾信仰天主教;東巴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在該州也流傳較廣。全州僧侶、教徒眾多,寺院、廟宇、教學遍佈,形成了藏傳佛教為主,多種宗教並存的環境。

20090228093604907.jpg xin_263050620094476525361.jpg xin_43309071615166091872112.jpg xin_52302062111202181887036.jpg

慶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並並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境內形成複雜的地貌結構和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多層次自然景觀,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有白茫雪山國家級自然保持區,有哈巴雪山、碧塔海、納帕海三個省級自然保持區,有金沙江、瀾滄江並流奇觀,有以深、窄、陡、險、秀而著名的瀾滄江峽谷,虎跳峽及香格里拉峽谷,有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梅裏雪山卡格博峰(當地人稱之為太子雪山),有低緯度低海拔(2700米)的現代冰川明永恰,有仙人遺田美稱的白水台,有松贊林寺、東竹林寺、達摩祖師洞等眾多的藏傳佛教文化名勝。州內的民族和睦相處,有著各自的宗教信仰、民族風情、民族文化。藏族農曆五月賽馬會,藏曆年的格冬節,納西族二月初八的朝白水,彝族的火把節,傈僳族的闊時節等,已成為當地的傳統節日。這些氣勢磅礴的雪山冰川,蔚為奇觀的大江峽谷,風景迷人的高原湖泊,絢麗多彩的雪山草甸,豐富多樣的珍稀動植物,神密深邃的宗教文化,美不勝收的歌舞節慶,風格迥異的旅遊景點融為一體。原始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正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在苦苦尋找的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失去的地平線》中的世外桃園“香格里拉”的原型。1997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宣佈了“香格里拉在雲南迪慶”,從此在國內外興起了空前的香格里拉熱,“香格里拉”開始走向世界。

W020091112485679793181.jpg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跳峽長20公里,落差213,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峽三段,共有險灘18處。江面最窄處僅30餘米。峽口海拔1800,海拔高差3900多米,峽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0019e00341e3088426243a.jpg 

虎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從虎跳峽鎮過沖江河沿哈巴雪山山麓順江而下,即可進入峽谷。上虎跳距虎跳峽鎮9公里,有公路直達,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峽寬僅30餘米,江心有一個13高的大石——虎跳石,相傳猛虎曾借此石而躍過大峽。江水與巨石相搏擊發出山轟谷鳴的濤聲。詩人孫髯翁寫得好:劈開蕃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鬥石為門。金沙江至此真似走在石門中。

 3_1232635797Gqbb.jpg 3_1232635799LWfq.jpg 3_1232635800YiK9.jpg 3_1232635803VAk2.jpg

沿虎跳峽北上過永勝村便到達中虎跳。這一段江岸峭壁環鎖,峭壁上怪石奇異。而江水卻在不到5公里距離中跌百米。江中林立礁石,似犬牙交錯,這一段被稱為“滿天星”。激蕩的怒濤在礁石間左沖右撞,江面上一片霧氯空蒙。金沙江在這裏變成了一條狂躁的猛龍。遊人在此無不心驚膽戰。

3_1232635804ptqv.jpg

過了“滿天星”,沿崎嶇小路行走,一縷飛爆懸掛在哈巴山腰,當地人稱之為“觀音瀑”,一形似觀音的山峰聳立於飛瀑旁,清風徐來瓊漿飛散,絲絲縷縷撲人面頰,使充滿陽剛之氣的大峽又憑添了幾分嫵媚。

 3_12326358023dT2.jpg 3_12326357952pCy.jpg

過觀音瀑不遠,一平緩山坡上坐落有一個小村,叫核桃園。房前屋後的粗大核桃樹將民居掩映在濃綠青翠中,這裏的房屋多以石板蓋頂。到虎跳峽的遊人,常在這別具風情的山村借宿。伴著勁烈的江風和江濤之聲,有一種異常新奇的感覺。出核桃園村,沿著尺許寬的山路前行3公里就可抵達下虎跳。這裏地勢寬衍,近可看峽,遠可觀山。駐足於此,回眺玉龍、哈巴,只見峰邊嶂合,皚皚白雪,堆銀集玉。


檢視較大的地圖

出下虎跳不遠,在崎嶇的山路上出現一片平直、光滑的世形石板,這便是虎跳峽有名的險路“滑石板”。該石板寬約300餘米,呈85°角從峽底伸到哈巴山腰,石面平整光滑,寸草不生,行人稍一失足,即會滑到江心。過去人們視此路為鬼門關。30年代初,著名人類文化學者維·弗·洛克曾三次遊歷虎跳峽,對峽谷流連忘返,並租用飛機對虎跳峽進行航拍,方感心滿意足。建國後,張沖將軍曾七次親臨虎跳峽,為開發虎跳峽的水利資源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最後,將遺骨灑入虎跳峽,使虎跳峽在悲壯中增添了許多豪氣。

虎跳峽天下險,但這個“險”中卻蘊藏著奪人心魄的壯美,正是這種“險”,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到此尋幽探險。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落水湖邊有條彎曲的礫石小路,路邊的摩梭人都把自己家改建成旅社,隨小路一溜排開的木楞子房一幢比一幢漂亮而有特色,有酒吧、百貨店和土產店等設施,加之小路旁有湖畔垂柳、木舟細浪等迷人風光,這裏自然成為旅遊者的大本營,小路也被冠以“摩梭風情路”的雅稱。

200672814230307.jpg

住在“ 風情路 ”上的摩梭家庭旅社,是好旅遊的一個好開始。置身湖光山色中,你能清晰感覺到,純淨的空氣慢慢泌人每一根血管的過程。你可以細細觀賞木楞子房;可以走進神秘的母房看一看 ;或到酒吧裏聽聽古老的“阿夏婚”故事;或來一碗鮮魚湯,一杯酥理瑪酒,品品瀘沽湖陽光的味道;就是漫步小路,摩梭姑娘們也會向你展示一道美麗的風景:她們高挑健康,有著滇西北少女特有的紅樸臉龐,一雙大眼睛有著靈氣,她們似乎永遠都快樂著,並因此你會覺得,她們束腰百褶裙帶來的嬌好身材美,也是一種可親近的美。

除此之外,你還可在“風情路”上參加篝火舞會,騎馬及摔跤。

 20070919113424320.jpg imagesCAC151Y4.jpg

每個夜晚,哪個家庭旅社的客人校多,摩梭姑娘和摩梭小夥就會聚到這個家庭旅社,在院井上燃起篝火,手挽手跳起“甲搓舞”,這是一種節奏強烈、歡快粗獷的廣場舞蹈,傳說這個舞蹈曾幫助古摩梭部落嚇退了敵人。你如果恰好住在這家旅社,自然就能加入舞隊;如果沒住這家旅社,則須購門票才能加入舞隊。當你和身旁的摩梭人五指交叉、身臂緊挽,合著節奏跺腳歡呼時,你也許就發現,選擇母系大家庭制的摩梭人把團結看得如此之重,可能這才是“嚇退敵人”的真正原因。

31-150x150.jpg

“風情路”南端有一個白色的石砌圓堡,這是瑪尼堆,是藏傳佛教的敬神建築。瑪尼堆邊上,拴著很多彩色的長布條,上面密密麻麻寫著經文,這是風馬旗,據說風馬旗每飄動一次,就等於拴旗的人念了一次經。

imagesCA67XX03.jpg

瑪民尼堆和風馬旗南側有一個大空坪,空坪上拴著的馬都是出租的,看中哪匹馬你可和牽馬的摩梭人談租價,然後他們的扶持照顧下,騎馬走過“風情路”,再沿落水村北的一條泥石流溝箐,上到西側山上的一個大草坪。當天如果有很多遊客都上到草坪,牽馬的摩梭小夥、摩梭姑娘就會在草坪上比賽摔跤,當然你也可參加比賽,但這裏是摩梭姑娘向男遊客挑戰,摩梭小夥和女遊客比賽。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瀘沽湖上最有特色的船,是用整棵樹幹掏空樹腹製成的獨木舟,形似豬槽,稱豬槽船。這種船經久耐用,不易腐壞,但不能多乘人,還很考駕馭技巧。

200712656061893.jpg

湖上也有木板楔制的較大木船,可以乘很多人,但遊客們最鍾情的,還是最古老的豬槽船。租馬處空坪的湖邊,就能租到豬槽船。

瀘沽湖上乘舟旅遊的目的地,是裏務比島和謝娃峨島,在這兩個島的水面上,你可不要忘記請駕船的摩梭姑娘唱一段摩梭民歌。摩梭女清脆自然的歌喉,與白雲青山渾然相融,你能得到一種被純淨湖水和純淨歌聲環繞的奇特感受。

裏務比島和伸入湖心的吐布半島之間隔著一條窄窄水帶,從岸邊乘船到這裏要半小時。島一側的水邊有一簇簇嶙峋的石筍,是天然的停舟處。一條幽曲蜿蜒的小道通向島頂,道旁有許多馬櫻花、杜鵑花樹、梅花樹和野櫻桃樹,花季裏來這裏是一片山花爛漫。

200511817122367.jpg

花樹叢盡頭是裏務比寺,這是一個藏傳佛教寺院,喇嘛會告訴你,轉動一次轉經筒等於念了一次六字真言,燃上一盞酥油燈等於拜了一次佛,繞寺三圈又如誦了一次經。
轉過寺就是島頂,可見一座孤寂的白塔,是常見的藏傳佛教舍利塔的式樣,這是永寧和瀘沽湖地區末代土司阿雲山 的墓塔,塔上刻著他的生平,曾經顯赫一時的土司最終仍歸於寧靜的湖中。

謝娃峨島位於裏務比島的西北側,阿雲山曾在島頂建造了精美的土司別墅,這裏曾是雕樑畫棟、漢藏合璧的園林,也是一個四布水柵、難攻險要的王族行宮。著名的美國學者洛克半個世紀前曾在此寄居多年,並著文讚美它為“上帝創造的最後一塊地方”。可惜“文革”時此建築群被毀盡,現在只剩一片殘磚斷瓦。顯赫的人和人造的輝煌遠去了,眼前鬱鬱樹木間卻成了蛇和野鴨的天堂。因沒有肆意捕殺,你一到島邊,就能發現許多蛇在島邊水旁自由爬行著,野鴨也成群棲集在島邊的水域。春夏季上島,你或許還能在小道上撿到野鴨蛋。

當地人現在把謝娃娥島稱為“蛇島”,“舊時王謝陳堂”變成蛇和鴨的自然之園,在這個“上帝創造的最後一塊地方”留連,你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覺。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也是最有“摩梭味”的節日。如果你正好在瀘沽湖旅遊,可千萬別錯過這個好機會。

201004291320302529.jpg

轉山節,是朝拜格姆女神山的日子。

人們認為摩梭人對格姆山的崇敬,是因山上的雲來霧往直接影響瀘沽湖地區的農耕,所以摩梭人才把白露節令前後豐收在即的日子,定為崇敬山水的節日。

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整個永寧壩還沐浴在震霧中的時候,村子裏就已歡鬧起來。小夥子們準備著自己的民族盛裝,家家戶戶的女兒們都在阿媽的操勞下打扮得花枝招展。老人們在為歡度轉山節而準備著經幡。紮美寺的僧侶們騎著馬,排著長長的隊伍,帶頭高高的雞冠帽出現在公路上時,朝拜隊伍們就會在後開始挪動著步子。鮮豔服飾的長長隊伍會讓你的相機忙得不可開交。

到山腳祭拜林後,人們紛紛把準備好的“風馬旗”布條拴在樹上,喇嘛們則坐成幾排吹響長號和鎖呐,人們此起彼伏面山叩拜,對山水虔誠的壯觀場面讓人感動而難忘。

祭拜後,便是歌舞聯歡和賽馬,一派濃郁的風俗畫讓遊客也歡樂無限。

人們到女神廟燒過香,就以家族為單位,在這兒一群那兒一夥也野炊。在那綠色的草坪上點點帳蓬拔地而起,遠遠望去好像是天上的人間。

吃過午餐人們就會在那草坪上進行各種活動 ,年青的小夥姑娘隨著長笛聲手挽手地輕輕飄舞起來,姑娘們的百褶裙像一片片白雲在空中飄動似的隨著長笛聲輕輕地飄著,一陣陣響亮“的阿哈吧啦”和“那喏喏喏……”歌唱聲在山谷中久久回蕩。

偶爾在那草壩上可見到最精彩的賽馬,小夥子們騎著一匹匹剽悍的馬在那草壩上賓士著,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內蒙古草原上的那種賽馬場面。

轉山節給格姆山徒增了道亮麗風景。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乘車出寧蒗城北上,經紅旗和紅橋兩個小涼山彝族鄉,然後翻越址挎山啞口,便可看到山下的瀘沽湖,湖畔路邊有個村落,名叫落水村,距縣城75公里。

000bcdb95f17095190ff26.jpg 20077161437470.jpg c.jpg W020050607342986149414.jpg

落水村分為上落水和下落水,公路西側、房屋較矮小的一片屋群叫上落水,這裏的民居較古老;公路東側緊依湖畔且房屋高大的一片屋群叫下落水,這裏因旅遊業的發展,都已是幾層樓的現代民居了。

而無論上落水的老民居,還是下落水的新民居,你會發現它們都是全木結構的房屋,四壁用削皮後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壘摞而成,屋頂則用木板鋪蓋,上壓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它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用銜楔整架結構而特別防震。

這就是摩梭人的木楞房。

摩梭人一家一個大院,一般是四幢木楞子房圍成一個很大的院井,組成一個四合院。

設大門的那幢叫門樓,樓上放草,樓下大門兩邊是畜廄;大門正對的一幢叫經房,樓上是佛堂,供著藏傳佛教黃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和歷代達賴、班禪的神像,樓下為家裏的成年男子居住或作客房;左邊一幢是花樓,供行過“成丁禮”的成年女子居住,“阿夏”們便在這裏度良宵,男子不經許可是不能進花樓的,而女子一旦生育後也要從花樓搬至母房。

母房(也叫正房)在院子的右邊,這是摩梭大家庭議事、炊事和祭祀的場所。

母房結構複雜,一般進門後還有一條狹長走廊,走廊內的房屋又被隔成三間,左側是主婦的起居室,右側用來做大灶,煮豬食或釀酒,並放置生產工具。中間是正屋,正屋最顯眼的便是設在一角的火塘,火塘上方是鍋莊和祭鍋莊時擺放供品的平臺,鍋莊所靠的壁上,有一塊泥塑或硬紙板,上畫(塑)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寶等圖像,這是摩梭人崇敬的“冉巴拉”灶神。

在火塘左側靠房壁,有一方形大木櫃,櫃內裝零碎雜物,櫃面則是家裏最尊貴老人的床,一般是外婆住。

火塘下方立著兩棵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這兩棵柱為一棵樹所制,樹的頂上一節作男柱,根部一節作女柱,摩梭人生“成丁禮”時,男子必須在男柱旁行儀式,女子則在女柱旁行儀式。

上落水很多家庭還維持著摩梭人四合院的傳統佈局;下落水的人家因旅遊業的需要,家裏設了旅社,而使傳統的四合院落結構有了變化,但一般仍保留 著代表母系傳統的母房。

在“風情路”上的“摩梭風情”、“摩梭之家”、“摩梭園”等家庭旅社裏,你都可參觀到傳統的母房佈局。

你可能會發現,摩梭人的四合院與麗江古城民居的“四合五天井”相似又不同。
“四合五天井”天井不大但實用,是城市居民生活空間的巧妙運用,富有情趣。摩梭人的四合院則直觀反映其婚姻形態、家庭組織和宗教信仰,是母系農耕社會的一種形式載體。細細比較觀賞,你會覺得饒有趣味。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梭人現存三種婚姻形式:阿夏異居婚、阿夏同居婚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只存在於生活在城裏的摩梭人中,或摩梭人聚居區邊緣與其他民族雜居的摩梭村;瀘沽湖周圍及永寧地區的摩梭人至今仍實行阿夏婚。

F2010040114073902287.jpg

 “阿夏”在摩梭語裏的意思是親密的伴侶,阿夏異居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男女雙方終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發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樓”留宿,感情破裂,則男不再登門或女閉門不接,自然終結關係。孩子隨母親生活,成年行“成丁禮”後他也能知道父親是誰,但和父親只有道義上的聯繫,他從小接受媽媽和舅舅的管教,自然的在情感和經濟上都屬於母親家。

這種婚俗,以男女雙方的感情為基礎,有感情就有婚姻,沒有感情就沒有婚姻,它不受法律、宗教、家庭 、地位和經濟的約束,男女一生中都可以結交多個“阿夏”,但不能同時有兩個“阿夏”。

2010226114619389.jpg 20091013012343400.jpg 201012311834056798.jpg imagesCA90G90F.jpg

阿夏同居婚是在阿夏異居婚的形式上發展起來的,男女雙方因長期交往感情深厚,就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居男家,或共同居女家,但仍以雙方感情為基礎,不用履行儀式花費娶贅。如感情破裂,男女仍各回母家,不涉及財產分配,也不會遭到社會和家庭的非議,如有孩子,一般仍隨母親。

自由的阿夏婚把感情放在先於一切的地位上,因此滋養這種婚俗的山水才有了奇異的吸引力。 

因阿夏婚的原因,瀘沽湖周圍的摩梭家庭,沒有女兒出嫁,也沒有男子娶進,一代代都是母親大家庭。 

 

這樣的家庭有四個特點: 

一是家裏沒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複雜關係,家庭關係較為單純,幾乎沒有家庭過激矛盾; 

二是母系大家庭一般不分家,一個大家庭就是在母親領導下的一個經濟實體,家庭人口雖會越來越多,但沒有家庭經濟糾紛,社會裏沒有孤寡老人和流浪兒; 

三是家庭內部舅掌禮儀母掌財,舅舅和母親是家裏的權威和頂樑柱,幾個老姐妹的家庭,其中會有一個特別能幹而有威信的被選為“達布”,由她行使母親的權力。男人們不撫養自己的子女卻需以“舅舅”的身份撫養和教育姐妹的孩子; 

四是每個摩梭人都是在大家庭裏和母親、兄弟組妹們相伴終老,所以摩梭人特別重感情,特別有禮儀,也有著濃重的“崇母”情結,有禮、和睦和團結是你走進摩梭家庭後的強烈印象。

 

瞭解了阿夏婚和母系大家庭,你再進入落水村看山看水看人,你的女兒國之旅就會特別有味。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瀘沽湖水清島美山更靈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女神山為人們喜愛。格姆山,漢語稱獅子山,位於寧菠縣永寧壩與瀘沽湖之間,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6公里。南高北低,褶皺緊密,灰白色調鮮明,同名主峰海拔3754,高出湖面1000左右,酷似一頭獅子,俯視著瀘沽湖。"格姆"一詞原是藏語,全稱為"探覽斯根格姆"。探覽意為"通向涅馨移花接木之路",斯根意為"獅子",格姆意為"高大的女子"。摩梭人取"高大的女子"詞義而稱格姆山(女神山),並沿用至今。

8363b0fcadee6bdb94226018bab66bd1_1.jpg

關於格姆山的成因,當地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傳說瀘沽湖一帶早先沒有山,而格姆女仙經常和眾男山神夜裏從北方飛來湖裏洗澡,談情說愛,雄雞報曉時又飛回北方。某夜,眾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梅姆女仙姍姍來遲,他們正要嬉戲,可是雄雞報曉,東方發白,他們飛不回去了,於是格姆便流落在瀘沽湖畔,變成了現在的格姆女山;眾男仙則簇擁在她的周圍,分別變成了哈瓦男山、則支男山、阿沙男山等。還傳說格姆女神很善良,她經常騎著白馬(一說騎鹿)外出巡遊,不僅保佑這一帶的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而且特別賜予婦女體壯貌美,婚姻幸福,子孫繁衍。又說這位格姆女神十分美麗,她與周圍的男山神結交"阿夏"(情侶),過著自由的生活。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節日,各地山神都要前來聚會歡娛。

2008121011735559.jpg 2010120811150117.jpg 2010830101731146.jpg o201011221654332382.jpg 

這一系列傳說,使獅子山成為當地摩梭人頂禮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還建有神廟,廟內牆壁上繪有披發眈足、騎鹿的格姆女神畫像。此外,瀘沽湖的裏格島上也有一神龕,內供騎馬張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這裏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山"。從祭女神的活動及其神話傳說中,可以窺見婦女在摩梭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們的婚姻形態。 

格姆山雄奇、神聖,為瀘沽湖增添了迷人的景致。山間古標橡樹成林,雲杉冷杉密佈,多處清泉湧流,尤以山腰成片的小果垂校柏香樹,別具觀賞價值。在其西側山崖上,有一溶洞,俗稱"菩薩洞",每年都有許多朝山者前往洞中燒香拜神。洞口掛滿彩色經幡,洞內廳堂迭出,岔道無數,宛若迷宮,據說有人曾在洞的深處聽到過流水的聲響,將一隻小狗放入洞中,半月後竟從瀘沽湖裏遊了出來。

遊覽格姆神洞,可沿該山西側一條蜿蜒山路前行,沿途樹木蔥籠,空氣清新。遊客既可一試登山探險的情趣,又可居高臨下,鳥瞰瀘湖、永寧風光。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寧蒗縣城北42公里處的紅橋鄉黃臘老行政村比依自然村,與瀘沽湖僅一山之隔,同在一條旅遊線上。

lugu_02.jpg

該洞系岩壁上的天然石洞,是一種岩溶(國外叫"喀斯特")地貌。由於石灰岩內含碳酸鈣,容易被含有炭酸性的地表水、地下水溶蝕,而形成石林、峰林、石筍、溶洞、地下河流等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統稱岩溶地貌。經過千百萬年地下水的運動,可將地底的石灰岩溶蝕成許多大洞,有的曲折深奧,方廣數裡。而地表溶解了石灰石的水沿著洞頂裂縫不斷滲透下來,日積月累,形成倒掛洞頂的冰錐狀石鐘乳,挺生洞底的石筍,上下連在二起的石柱,或各種玲瓏別致的石花,比依溶洞就是這樣形成的古岩溶地貌。

比依仙人洞最寬20米,高30米,洞中有洞,洞內有天,分佈面積達12平方公里,主洞長近2公里,是一條季節性暗河,洞內又分五個支洞,宛如五層樓房。底層洞壁石鐘乳千姿百態,主要景觀有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仙人摘挑,可謂移步生景,幻化無窮。二樓為燒香拜佛之地,有一清泉小池,四周高矮不一的石柱伸手捧著石碗,人們便在碗上放油點燈。三樓石鐘乳奇形怪狀,如玉雕大象、白馬飛奔,又似雄鷹展翅、燕子鉤連,栩栩如生。四樓有如天然樂器,隨意敲擊,回音交響,優美動聽。五樓呈現"峽谷風光',伸首俯望,驚險奇絕,令人歎為觀止。

進入洞內遊玩,猶如進入迷宮一般。主要支洞之一觀音洞長500余米,洞內又分三洞,景物除各種姿態的鐘乳石外,還有相當珍貴的珊瑚石狀結晶體鋪墊於洞內地面,整個洞內石壁上含有反光率很高的結晶物,在微光照射下,景物光芒四射,為省內外其他溶洞所少見。

洞前比依河畔風光秀麗,摩梭村寨風情濃郁。此洞探明不久,有關部門正在規劃建設通往景點的4公里道路,以及洞內步道、扶梯、彩色電燈照明等設施。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甯鄉位於寧蒗縣西北部,由永寧壩子、瀘沽湖濱、金沙江峽谷臺地三部分組成。永寧壩子四面環山,海拔2640米,面積41.23平方公里,盛產稻穀、玉米、養麥、白瓜子,是雲南省內水稻種植海拔最高的壩子之一。

2010529221744820.jpg

永甯舊名樓頭賧、答藍,摩梭語稱"呂底",意為休息的地方,宋末忽必烈南征大理經此,始定名為“永甯”,寓永遠安寧之意。唐代以前主要為藏族居住地,今主要為摩梭人、普米族聚居。永甯為歷史上茶馬古道要衝,當地幾家大富和封建領主各組織馬幫商隊,由土司武裝護送,經永勝、麗江、維西、中甸、察隅、拉薩、日喀則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往返經商。元代設永寧州治所於壩內,後曾升為永寧府,由摩梭阿氏世襲土司職,歷經明、清、民國至1956年民主改革時止,共傳38任土司。


檢視較大的地圖

永甯溫泉位於壩子北端溫泉行政村,距永寧鄉政府10公里 ,距瀘沽湖30公里,當地俗稱"熱水塘"。泉水從挖都山腳岩縫間湧出,水量每小時60立方米,清澈異常,終年熱氣蒸騰,四季皆可沐浴。據傳,永甯溫泉最初水溫很高,滾沸的泉水可煮蛋燙豬,後來溫度逐步下降,如今泉水恒溫37℃,最適宜人體浴洗。因其水中含有硫化氫,對人體很有益處 ,尤其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療效甚佳。過去,永甯溫泉只有一個50多平方米的天然池塘,每逢農閒時節,附近居民紛紛前往沐浴,還在其地野餐歌舞。同時 ,這裏也是人們結交情侶的場所,摩梭青年男女在熱水塘同池共浴,互相嬉樂,而後相邀上岸野餐。人夜,一對對阿夏便在溫泉附近野地露宿了。為改善永甯溫泉設施 ,寧蒗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建了男女浴室,並在附近建起旅館、商店,食宿交通都很方便。

可能在瀘沽湖時你會對格姆山又叫獅子山感到疑惑,因為在那裏看它不太像獅子。

但在永甯至溫泉的路上,你的疑惑會馬上消散,這裏看格姆山,正似一頭盤臥昂首的雄獅。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梭人最初信奉達巴教,這是一種驅鬼除邪,祭祀祈福的原始宗教,後因毗鄰藏區,又信仰藏傳佛教,並形成兩種宗教共存的現象。藏傳佛教育有著更嚴密的教義,它也更深地影響著摩梭人的生活。

20091014055918656.jpg

摩梭地區現存的最大藏傳佛教寺院落是永寧的紮美寺。

相傳永寧寺寺址由西藏白教噶瑪巴親自戡定,因現在寺廟所在位置地名叫紮美柯,用藏語翻譯即為無敵之意。背依之山“增米瓦”亦與藏語“無法丈量之山”相同,寺旁村莊“巴搓古”又與藏語“巨大之彙集”同意。還說寺名用藏語全稱為“塔洛紮美歸”,塔洛又是含有通往涅磐之路之意。佛無處不在,緣隨遇皆是。

37c1ac1d28343d630e975de92969598e.jpg 20080808160421257.jpg 20091014055918656.jpg 01200000311072118783946743691_s.jpg images.jpg

永甯距寧蒗縣城93公里,下車後,沿永寧街北行2公里,就能發現位於公路左側的紮美寺。

金頂彩繪的寺院大門在陽光下尤其耀眼,寺內有一幢大殿北側還有一個壯觀的活佛殿建築群。大殿門兩側的牆壁上繪著精美的宗教壁畫,壁畫前是金色的轉經筒,殿內奉著宗喀巴像、達賴和班禪的台座,還有格姆女神及其他佛神的塑像。
如通常的藏傳佛教寺院,幽暗的大殿、閃爍的酥油燈以及華麗而肅穆的彩雕和經幢,都能讓你無處不感到宗教的神秘和神聖,而把格姆女神和其他佛神並奉一處,卻是這座喇嘛寺的獨特處。

獻了功德,喇嘛會幫你點燃一盞酥油燈,你可以奉到你敬仰的神座前。

偏殿內塑一金身彌勒坐像,高約12米,頭飾五佛冠,手持如意寶珠,為典型藏式泥塑風格。四面牆壁繪六鋪壁畫,為傾佛教經變內容。線條精細,設色明麗,造型生動。系清代作品。

紮美寺平時只有一兩個守寺喇嘛,其他喇嘛都各自在家裏生活,進行晨讀晚禱,也參與勞動,到了大法會之日,他們才自帶乾糧行李,盛裝彙集到寺裏舉行法會。舉行法會時,數百名喇嘛身披袈裟,頭戴黃色雞冠帽,集在一起舉行儀式,蔚為壯觀。神秘的儀式、奇特的法具都能讓你大開眼界。

這樣的喇嘛大集會一年有四次: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九的咪洛其模會,初七是特別隆重的跳神;農曆三月中旬舉行的措區會;農曆六至七月舉行的歷時四十五天的亞能會;農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的祭宗喀巴的甘丹安區會。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瀘沽湖位於雲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蒗縣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貌約48.5平方公里,其中雲南境內30.5平方公里,總容水量19.53億立方米,湖水向東流人雅窘江,最後注入金沙江,屬長江水系。該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93.5米,在雲南湖泊中,僅次於澄江撫仙湖,居第二位。

4f9a6ab3cc998715c2e5d0012cac633b.jpg 081130212783675.jpg imagesCAVWU67F.jpg

關於瀘沽湖的形成,當地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這裡曾是一片村莊。村裡有個孤兒,每天到獅子山去放牧。人們只要把牛羊交給他,他總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壯壯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樹下睡著了,夢見一條大魚對他說:「善良的孩子,你可憐了,從今往後,你不必帶午飯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

001e4f9d714d0f3c7b6154.jpg

小孩醒來後,就到山上找啊找,終於在一個山洞裡發現那條大魚,他就割下一塊燒吃,魚肉香噴噴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滿了肉。這事被村裡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魚占為已有,就約了一些貪財之徒,用繩索拴住魚,讓九匹馬九頭牛一齊使勁拉,魚被拉出洞,災難也就降臨了。從那個洞裡,洪水噴湧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村莊。那時,有一個摩梭女人正在餵豬,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旁邊玩耍,母親見洪水沖來,急中生智,把兩個孩子抱進豬槽,自己卻葬身水底。兩個孩子坐在槽裡承受水漂流,後來,他們成了這個地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就拿整段大頭做成"豬槽船",瀘沽湖也稱為母親湖。 


檢視較大的地圖

瀘沽湖不僅水清,而且島美。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佈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像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其中,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裡無比島和裡格島,成為湖中最具觀賞和遊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為"蓬萊三島"。黑瓦吾島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島上樹術蔥籠,百鳥群集,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也是昔日永甯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也曾旅居。

 

 

 01200000311072118783946743691_s.jpg

 

紮美寺

 

 

 2010529221744820.jpg

 

永甯溫泉

 

 

lugu_02.jpg 

 

比依仙人洞

 

 

 8363b0fcadee6bdb94226018bab66bd1_1.jpg

 

格姆山

 

 

F2010040114073902287.jpg 

 

阿夏婚和母系大家庭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醃酸魚是寧蒗摩梭、普米人家待客的傳統佳餚。

1_110407165356_1.jpg

人們在瀘沽湖中捕撈到半斤大小的鮮魚,便存養在木盆裏,帶回家後,先將魚腹剖開,取出內臟,洗淨血跡,展平魚肉,便將魚腹朝下分層入進陶罐中,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糌粑面、食鹽、花椒、五香粉等佐料,裝滿後把壇口封好,放在蔭涼處,半月後便可食用了。

這種醃酸魚,可生食,亦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湯,味道鮮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其中有的叫裂腹魚,因其排匯生殖孔和臀鰭兩側鱗片象裂開的口子而得名,肉多刺少,味道特別鮮美。裂腹魚是原始的亞科魚類,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生活環境的變化逐漸演變而來,現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瀘沽湖內豐富的水生植物及萬畝草海,為當地人養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歲末,家家戶戶殺年豬,製成獨特的“豬膘”,其形如琵琶,故漢人又稱為“琵琶豬”。

1170667203.jpg

自古至今,摩梭人都喜歡製作豬膘肉,豬膘的多少象徵著財產的多少和富裕程度。豬膘肉的加工、儲藏方式獨特,方法是把整個豬除頭骨以外的骨骼全部剔除,內醃鹽、花椒、辣椒、胡椒等調料,然後縫成琵琶狀,冬季醃制,製成後可放數年而不腐,久者尚可作藥用。豬膘肉味清香,肥而不膩,勝過火腿味,與牛頭飯同時食用,更能體現出它的風味,是待客的佳品。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凡來到麗江地區寧蒗縣(俗稱小涼山)的遊客,都要品味一番彝族的砣砣肉。

yzttr.jpg

小涼山彝族的砣砣肉類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製作上,一般是用鮮活肥碩的豬、牛、羊,立即宰殺後,大快朵頤,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鹽,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後,再放在篩簸之中輕輕撒上一層鹽汗水沫,吃時佐以小涼山土法醃制的一種幹酸菜湯(有克油腥的作用),將砣砣肉抓在手上,邊啃邊嚼,由於這種肉做法特別,又不是很肥,吃起來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開,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為小涼山的一道很有名氣的風味菜。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勝壩區土地肥沃,青蠶豆角一般連皮帶豆米元均可煮食,民間還常將其加工成青豆燜飯待客。

2009102614495525560400.jpg  

其做法是將青蠶豆角截碎,配上火腿丁,倒進鍋裏翻炒幾遍,再加上泡發了半小時的上等在米,加上水後煮上汽,然後用文火燜熟,加上精鹽翻抄攔勻,即可佐食用。這種食品看上去豆綠飯白肉吃,吃起來豆甜飯糯肉香,別具風味。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酥油茶是麗江納西族、摩梭人、普米族主要的飲茶方式,每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燒開水,打酥油茶,這已成了他們飲食之一大特色。

ysyc.jpg

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酥油茶即是以酥油為主要原料的飲品。其製作工序是,首先家庭主婦將早晨從牛奶身上擠來的鮮奶集中在一個木桶內,然後分幾次倒入高約1米左右的細長木桶內,再用木制的拌和器使勁攪拌,直至奶脂脫離奶渣浮於表層,再將奶脂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盛有清水的木盆內使勁搓揉,待將奶脂搓揉凝結成餅,就按一斤一餅的份量包裝起來。食用時,先用茶罐煨煮茶葉,然後將酥油切一小坨放入一個長約1米、直徑約10釐米的木質桶內,加上食鹽、麻籽、花生、核桃、雞蛋等佐料,倒入煨好的茶水,用一根頂端裝有帶孔木塞片的棍子一提一壓反復衝擊,待到茶水、酥油和香料溶合在一起時,便可以倒入茶碗內喝了。

酥油茶色澤乳白,香味濃郁,清晨三碗下肚,精神頓爽,寒氣即消。初學喝者,第一口異味難忍,第二口醇香可口,第三口終生難忘。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糯米血腸是納西族普遍喜愛的食品,納西語稱為“麻補”。

20091106023507600.jpg

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熱拌上鮮豬血或蛋清以及各種香料,緊緊灌入洗乾淨的豬大腸內封好口蒸熟即成。因製作的方法不同,用鮮血的叫黑麻補,用蛋清的叫白麻補。食用時需切成圓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將其蒸熱,色澤油亮,異香撲鼻,膾炙人口。

每年冬季殺年豬,幾乎每戶納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補招待親友。如果家人在外學習或工作,還要想方設法請人將自家制的麻補捎去。如今,還有人常年加工製作麻補上市出售。

COTCSLOGO.jpg  


文章標籤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