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昂族人口不多,分佈較廣,與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漢、景頗、傈僳、佤、傣等民族長期交錯雜居,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受上述各民族的影響。

20110514080948887.jpg deang_05.jpg deang_06.jpg deang_08.jpg  

德昂族以農業為主,過去大多為其他民族的佃農。德昂族實行一夫一妻制,但在本世紀50年代邊遠山區的德昂族還保留著父系大家庭公社的殘餘。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紋身的習俗,過潑水節。過去大部分德昂族婦女不留發而剃光頭,裹黑布包頭,戴大耳墜、銀耳圈,穿藍、黑對襟緊身短上衣,腰間纏著刻有花紋的黑漆藤篾圈,老年或青年婦女均喜穿長裙,一般長至踝骨。

節日有“進窪”、“出窪”、“做擺”和“燒白柴”。


戀愛:

德昂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父母和長輩一般不干涉,且戀愛和婚姻也不受等級地位的限制。青年男子可以任選配偶,未婚姑娘也可自主選擇物件。他們的戀愛生活有其非常豐富的內容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德昂族在婚戀上的傳統習慣法是:姑娘愛上哪個小夥子,不嫁是不行的。因此在毀戀問題上,姑娘有更多功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德昂族青年男女到了婚戀年齡,都要參加青年男女的婚戀組織,由這個組織帶領大家進行集體性的社交活動。男方組織的領頭人被稱為"司腦幹",女方組織的領頭人被稱為"阿巴幹"。這兩個組織帶領青年男女參加本村或外村的一些重大社交活動,如喜慶活動、節日活動、聚會和娛樂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為青年男女的相識和戀愛提供機會和場所。德昂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有兩個顯著的特別:一是以集體的形式進行,往往一群男子與一群女子約會,互相物色物件;或幾個小夥子相約同時去串一個姑娘。二是談情說愛的活動,往往在女方家進行。夜色降臨的時候,小夥子吹著動聽的葫蘆絲或彈著叮呼的玎琴,來到姑娘家的門外低聲地唱著情歌。這時,姑娘會舀一竹筒清水,輕輕拉開小門,然後回到自己的房內。小夥子見門開了,便走進去,來到後廳的火塘邊坐下。這時姑娘便拿著清水從房內走出,熱情招呼小夥子,又請喝茶又請嚼煙。小夥子也以禮加敬,拿出自己的煙絲請姑娘來嚼。之後,他們便在火塘邊甜甜密密地說起了情話。作為姑娘的父母,按德昂族傳統規矩,是不允許姑娘和小夥子在密林、河邊等幽靜的地方相會的,因此,對小夥子來自己的家中十分歡迎,會儘量創造條件,讓姑娘和小夥子不受干擾地在火塘邊談戀愛。

青年男女的愛情加深後,雙方會互贈禮物。姑娘把自己精心編織的小筒帕送給小夥子,筒帕上綴著鮮豔奪目的彩球,有的還把彩球綴在男方的耳筒上,小夥子則將項圈、手鐲和一個紅漆刷制的藤腰圈送給姑娘,有時,小夥子還會送一個自己親手編的背水簍給姑娘。之後,男女雙方就可以稟告父母,為他們舉行訂婚儀式了。

訂婚時,舉行一種叫吃茶的儀式。這種儀式於晚上在女方家舉行。屆時,男女雙方把村寨中的所有老人請來幫助說話和當證婚人。老人們圍住火塘,一邊商議男方家應給女方家多少禮,一邊教育男女雙方婚後要互敬互愛、養兒撫老等。當一切都妥當後,姑娘和小夥子雙手捧著一大碗茶,逐個敬獻給火塘邊的老人,以示謝意。接著,男方家派人回去報信,告知老人們已為這門親事喝了茶,做了主。男方家的人聽到報信後非常高興,立即興高采烈地把預先準備好的酒菜飯等挑到女方家,盛情款待老人們和女方一家。老人們吃喝完畢,臨走時會對姑娘和小夥子祝福,說幾句幸福吉祥的話。當老人們散盡後,吃茶的訂婚儀式才算結束。


婚俗:

德昂族青年男女結婚前,要先舉行認親儀式。屆時,男方的舅父、叔伯、歌姐等陪同男青年到女方家,用帶去的酒肉糖茶等熱情宴請女方家,並分別贈送禮品給女方家庭成員。認親過後,女方就請卜卦人選定吉利的日子作為婚期,然後再通知男方家。男方將彩禮于結婚的頭一天送達女方家。 德昂族在舉行婚禮的三天內,全村寨的人們都要到新郎新娘家做客,家裏無需生火做飯。新郎新娘的親戚朋友和小夥伴們都會來幫助料理結婚的有關事務,男女兩方家裏都忙忙碌碌,喜氣洋洋。 頭天晚上,男女雙方家裏賓客盈門,一派熱烈的節日景象。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請賓客開懷暢飲,新郎則跟在後面,給每一桌客人磕頭作揖,並接受賓客的祝賀。當天晚上,新郎新娘分別在各自的家裏挎著筒帕,裏面裝著草煙、蘆子、沙基和石灰盒,把同村寨的姑娘、小夥子請到客房裏,請他們抽草煙、嚼檳榔。姑娘和小夥子在一起笑啊,鬧啊!同時還對唱德昂族民歌。

按照德昂族的習俗,迎親和送親都要關夜間進行。到晚上11點左右,新郎和小夥子們在歌手的引導下,前往女方家迎親。來到女方家大門外,迎親者們停下,歌手唱起了(歡樂調),意即通知女方家迎親的隊伍到了!

女方家早有準備,聽到歌聲後,女方媒人取出一貢盤,裏面裝著各種禮物、花束和剪紙,讓新娘向家人、賓客逐一告別和敬拜。家人和賓客也對新娘囑咐再三,並送禮品給新娘。這時候,新娘會掏不住離別的傷感,一邊敬拜,一邊哭出聲來。

半夜前後,新娘來到男方家中,當新娘登上夫家竹樓的時候,歌手又唱起了(歡樂調),歌聲中,新郎捧著裝有鮮花和剪紙的貢盤,領著新娘,依次向長輩和賓客磕頭作揖,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和長輩們的關懷以及賓客的慶賀。長輩和賓客在向新婚夫婦祝福的同時,也送禮物給他們。

儀式結束之際,小夥子在幾個歌手的組織下,形成了人數眾多的歌隊,團團圍住院新郎新娘所在的竹樓,同時也把姑娘們圍在裏面,以集體對歌的形式,和姑娘們對歌。一時間,歌聲陣陣,此起彼伏,笑語喧嘩,歡聲雷動,婚禮沉浸在熱烈而歡快的氣氛中。

對歌要一直持續到天亮。等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歌隊又簇擁著新郎新娘到女方家去領取包頭。屆時,新郎戴篾帽披毯子,在女方家的在門口接受女方媒人捧出的潔白的包頭。這時,歌手們需唱(對歌調)。該調的演唱形式是歌手和女方媒人一問一答,感情真摯,妙趣橫生。之後,女方媒人引導新娘對娘家的人逐一敬拜,同時贈送禮物。贈禮時,要先主後賓,先男後女,先老後少,所贈的物品為毯子、筒帕、花束、剪紙、糯米粑粑等。接著,歌隊簇擁著新郎,在歌聲中讓女方家的媒人把剛才接受的包頭系在新郎的頭上,同時祝福新婚夫婦家庭和睦,吉祥幸福。這樣,婚禮才告結束。

德昂族的婚配等級不嚴,只要姑娘和小夥子喜歡,百姓的兒子可以娶頭人或富戶的女兒,反之亦然。德昂族的傳統習慣法是:姑娘讓人看上了,不嫁是不行的。德昂族家庭夫妻感情融洽,離婚的很少。德昂族內部同姓不通婚,與其他民族聯姻的比較少。


節日: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德昂族過沙甘節,也即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有采花、潑水、堆沙、祭寨門等活動。德昂族過潑水節,男女老幼先要齊集佛寺,聽佛爺念經,用清水把佛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和神壇洗滌乾淨,每個信徒喝口洗佛的清水,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將沾有水的鮮花輕輕向眾人揮灑,然後才可以互相潑水祝福。潑水器俱必須乾淨,水也必須是清水。農曆六月十四、十五日為奧瓦薩節,即進窪,也即關門節;九月十五日為豪瓦薩節,即出窪,也即開門節。在進窪、出窪期間,不能串姑娘談情說愛。每年臘月初八日為燒白柴,全寨信徒前往寺院聽經,佛寺點長明燈,寺外堆白柴,點火焚之。德昂族以尊敬老人為榮,每年稻米成熟過新米節時,後輩子孫要把新米飯添給老人先嘗,然後全家人才開始進食。禁止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否則被視為無禮。


禮儀及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離不開茶,婚喪嫁娶、探親訪友,都以茶作為禮品,“茶到意到”。如參加婚禮時,要送一包紮有十字紅線的茶葉;參加葬禮則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攔腰捆紮的茶葉。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將客人迎上竹樓後,會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濃茶遞到客人手中。

德昂族的竹樓一般都有兩道門,即正門和後門。室內堂屋中設火塘,堂屋的正壁上,設有佛龕,供放佛像和貼佛經故事畫等,旁邊供奉祖宗靈牌。外人一般只能從正門的樓梯上下竹樓,禁止橫穿甬道,從正門進後門出。佛龕和祖宗牌位禁止外人觸摸,也禁止在此掛放東西。客人不能坐客廳內家長的臥具。屋內不能隨地吐痰,不能用腳踩火塘裏的柴禾。

德昂族崇拜蛇,視村寨附近的一棵大樹為蛇樹,四周圍起圍牆,每年行一次素祭。蛇樹禁伐,禁人走近。每個村子都有村寨公共墓地,不分貧富貴賤,所有的死者都可入墓地安葬,平日一般不允許人進入並觸動墓地之物。

COTCSLOGO.jpg  

arrow
arrow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