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南的蒙古族是元代初期隨忽必烈征戰遺留在雲南的蒙古族下級士兵後裔。

mongolia_001.jpg mongolia_003.jpg mongolia_004.jpg

雲南蒙古族人民善於農耕和漁業,並從事划船運輸和土木建築。

雲南的蒙古族通用獨特的通海蒙古語(卡卓語),語言與內蒙古語言比較,有特殊性,與附近的漢、彝語比較有差別,又有共同點。

雲南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服飾中的衣袖花邊,上衣高領,仍與內蒙古相近,婦女喜歡在外衣上套上一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非常別致、美觀。


戀愛:

雲南的蒙古族聚居在玉溪地區通海縣境內,來源於北方蒙古族。蒙古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在傳統習慣上父母包辦的比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父母往往在子女只有七八歲,最大不超過十歲時,就為其托媒尋偶,包辦定親。等到子女長到十八九時,就會為他們成婚。這種婚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是相同的。決定子女婚姻大事時,父母的意見是很重要的,有時甚至以父親的意見為主,子女要服從父親的意志。按傳統習俗,本家不能通婚,外家才能通婚。如果子女的婚姻雙方父母都同意,就要去看八字和皇曆,"命"合就訂婚,"命"不合就不成婚。屆時,用紅紙寫兩張合婚單,男女雙方各持一份作為訂婚的憑證。訂婚時,男方家通過媒人送給女方家煙、酒、糖、茶等物和彩禮錢,男女雙方都要邀請本家的親戚朋友來吃糖喝酒,或擺酒席招待,按照傳統習慣,訂婚後女方是不能退婚的,但男方如意不滿意,則可以另外選擇。這種情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比較突出,反映了婦女地位的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蒙古族的婚姻狀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父母包辦婚姻逐步減少,現在,男女自由戀愛,與心愛的人結成伴侶,已經蔚然成風。

蒙古族青年男女婚前相互相識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跳樂。跳樂是彝族的一種集體舞蹈,蒙古族接受了這種舞蹈形式,並把它作為男女青年互相交往和娛樂的一種方式。舉行跳樂活動,一般是本村的青年男子邀請另一村的青年女子,或本村的女子邀請另一村的青年男子來進行。地點一般選在較為偏僻或離村莊較遠的地方。互相邀約的信號是:本村或外村領頭的姑娘將自己穿插的小掛交還姑娘。跳樂時,男女青年圍成圓圈,由持四弦琴的男青年引導、踏足擊掌,邊唱邊舞,並隨著樂曲的變換而不斷地變化隊形。整個場面極為熱烈與和諧。

跳樂活動是唱詞、說嘴、吃糖、抽煙、唱曲等過程,每個過程都極富特色和韻味,青年男女通過跳樂,彼此的距離拉近了,雙方感情融洽了,就會互贈禮物,通常情況下,女方送給男方圍腰或女方銀鐲之類的飾品。


婚俗:

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彩禮。彩禮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家陪嫁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鑰匙由女方家送親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後,由新郎的母親拿錢來贖鑰匙,再交給新娘。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貼有紅紙的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又讓女方家用於招待賓客。

結婚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隨下來女方家迎親,同時要挑點青菜送新娘家。按習俗,迎親過程中新郎不能說話,一切由陪郎應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後,新郎被安排獨席吃飯,並不能動手,只能由陪郎夾菜喂新郎吃。當男方來的人們把嫁妝挑、抬出門的時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門了。

新娘梳著少婦的髮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服飾尚青、黑色,衣裙的花邊圖案與上衣的高領,都與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掛,由送親隊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進轎子,並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轎後要哭泣,表示不忍離開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進洞房。

新娘進入男方家大門之前,要燒喜神紙,進入大門後要勸新娘停止哭泣,進入洞房後要揭去新娘的黑頭巾,並供到堂屋中。吃飯時讓新娘在洞房內吃獨席,由新郎為新娘添飯。當晚,姑娘和小夥子要來慶賀,家裏一片歡笑聲和歌聲。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同時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時給新郎一個銀鐲子。從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麼人,新婚夫婦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後,他們還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著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至此即告結束。

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已成新風,但蒙古族的離婚率是很低的。


節日:

蒙古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別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是“魯班節”“那達慕”大會和“祭祖節”。

魯班節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據傳,蒙古族的建築手藝是魯班傳授的,四月初二是魯班向蒙古族“旃班”送“藝經”的日子。因此,每到這一天,蒙古族泥、木、石工匠都要歡聚一堂,共敘尊師愛賢、發展建築業的體會。

那達慕大會,意為娛樂、慶豐收。每年西曆12月中旬舉行。

祭祖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舉行,是紀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節日。


禮儀及禁忌:

興蒙鄉蒙古族勤勞勇敢、團結互助、尊老愛幼、誠實好客,家庭內部團結和睦。家中有人上山挑柴時,家裏人無論家事多忙,都要去途中接。“接柴”已成為祖傳古規,體現了蒙古族人民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傳統美德。

蒙古族信仰佛教、信奉多神、崇拜祖先,屋內供灶君、“天地君親師位”,同姓還有宗祠。蒙古族人家的神位,外人不得隨意觸摸,更不能在神臺上擺放東西。興蒙鄉蒙故族禁食馬肉,認為馬是他們走南闖北的好“伴侶”。

某家有產婦,要在大門上懸掛一頂蔑帽,生男孩蔑帽掛在左邊,生女孩掛在右邊。一個月內,謝絕外人到家中。

COTCSLOGO.jpg  

arrow
arrow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