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本世紀50年代阿昌族已經發展到了封建地主經濟階段。阿昌族以農業為主,水稻是主要農作物,較早地接受了漢民族文化,學習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achang_001.jpg achang_002.jpg achang_008.jpg zhibu_01.jpg

阿昌族手工業發達,特別是鐵刀具生產最為著名。阿昌刀的特點是鋒刃堅韌、耐用和美觀。

阿昌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喜歡唱山歌。阿昌族衣著黑色,年輕媳婦喜歡在高包頭上罩塊黑布,前面起,後面斜拖在脖後,穿對襟短衫黑筒裙。未婚男子打白包頭,已婚男子打藏青包頭,青壯年在腦後留一尺多長的包頭布,小夥子隨身佩帶腰刀。

阿昌族信鬼靈,崇拜祖先,有些地方的阿昌族和傣族一樣信仰小乘佛教,過潑水節。每年農曆正月初四"窩樂節"是傳統民族節日。


戀愛:

阿昌族青年男女在相識和戀愛的過程中,雙方都會互贈禮物。這種互贈的方式既是一種特殊的遊戲,又是雙方情誼的象徵,同時又有相對固定的內容和程式,它是青年男女結成佳偶的橋樑。當小夥子在對歌、娛樂、聚會等場所看中某個姑娘後,就用遞煙的方式,請對方收下自己的煙盒。若女方收下自己的煙盒。若女方收下男方的煙盒,就意味著女方開始對小夥子有意了。那麼,過十天半月後,姑娘就會送給小夥子一件綴有螞昨花的織品和一包香煙。這些東西用紙包好,再用彩線捆好送給小夥子。如果彩線結的是活扣,就表示姑娘對小夥子有愛慕之心,願意和小夥子繼續往來和進一步加深感情。如果彩線結的是死扣,就說明姑娘不願繼續與小夥子往來,表示拒絕。小夥子接到姑娘用彩線結成活扣的禮品後,知道了姑娘的愛慕之心,就會用自己親手製作的一保銀簪回贈姑娘,拴上兩朵串有閃閃發光的彩色珠子的螞昨花,再加手鐲、銀鏈、銀扣等,用漂亮的紙包好送給姑娘,表示自己真心誠意地愛上姑娘。姑娘接到男方的禮物後,如願與小夥子結成終身伴侶,就會用自己親手紡織的阿昌布做一件對襟衣送給小夥子,表示和對方成親。如果姑娘這時候反悔,不想和小夥子成親,就會到商店買一個枕頭回送,表示賠禮道歉,請小夥子另找物件,阿昌人上述互贈禮物的過程稱為換手藝,包括相送、回禮、再贈送、再回禮等四個階段。

當姑娘和小夥子心心相印、又完成了上述互贈禮物的過程後,他們就可以約定佳期,舉行婚禮了。


婚俗: 

阿昌族歷史上曾有搶婚和逃婚和習俗。搶婚一般由以下兩種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戀,但女方父母不同意,兩人只好商定由男方來搶婚,造成既成事實後,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訂下婚約後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強搶,迫使姑娘就範。逃婚一般發生在雙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況下,戀人只好雙雙逃走,以此爭取婚姻的自由。上述習俗由於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變化,現已基本絕跡。

阿昌族結婚按長幼順序進行,如長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結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結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結婚,則要舉行"跨越禮"和給哥姐一些錢,以對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節日:

阿昌族也有過年習俗,從臘月二十四起準備過年。初一至十五忌舂碓。犯忌認為牛馬不吉,會招引虎豹入寨咬死豬羊。釀甜白酒,做米涼粉,點豌豆粉,罐醃臘醃菜、豆鼓、豆腐等各種風味副食,由主婦操持,之前婦女要淨手,忌串門,否則認為醃制副食品味不好甚至會腐爛。年三十晚吃年飯,飯前先擇佳餚到寨頭神樹下祭獻寨神,再回家祭家祖神靈。祭時,戶主率全家磕頭揖拜並燃鞭炮祭奠。忌未祭先食。

初一晨,婦女休息,由家中男子搶挑水井裏的第一擔水。去時,男子執紙火香燭、大米一把及硬幣數枚,放井邊以謝水井神。初一全日忌掃地。初一忌走親訪客。初二合村歡聚於秋場祭秋神,豎秋杆,謝絕婦女參加,謝絕外寨人進秋場。首次打秋須請寨中長老主持祭祀並擇一男童打秋後,眾人才可上秋娛樂。


禮儀及禁忌:

阿昌族的臥房分佈在正堂兩邊,老者居左邊,其他居右邊。男性長者忌進已婚晚輩的臥室。未婚男子可住廂房或廂房樓上。女性忌住樓上;男子在樓下,忌婦女上樓。忌婦女跨踩農具工具。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飛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阿昌族解除婚約婚誓,須退回盟誓的相片及頭髮。忌燒毀相片、頭髮,否則認為照片及頭髮燒毀後,人會大病乃至會瘋。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門習俗,上門男子須改名隨女方姓。阿昌族婚禮舉行3天。在婚禮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畢放少許錢幣於杯中。


阿昌族喪俗:

行土葬俗。少數患惡病或婦女難產而亡者,須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於寨外者,忌抬回寨內。人死後殮棺時屍體忌人、貓、狗等動物跨越。死者可帶生前喜愛之物殉葬,但忌帶金屬物,故死者生前鑲牙也得敲掉。阿昌族在舉行喪禮時多由“活袍”主持,徹夜誦經,敲鑼奏哀樂,高唱“孝歌”。出殯後,禁忌動鑼、抬喪棒等,否則認為寨中又會死人。

COTCSLOGO.jpg

arrow
arrow

    老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